风湿性心脏病,这一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引起的疾病,常在青少年中高发,尤其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咳嗽、水肿、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早期识别是关键,患者常在发病前1\~2周有扁桃体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随后出现上述心脏相关症状,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来辅助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两大“法宝”,它们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上,风湿性心脏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旨在控制链球菌感染、消除链球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并预防复发,对于已形成的心脏瓣膜损害,如二尖瓣狭窄等,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对于严重瓣膜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术)是必要的选择。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风湿性心脏病虽可防可治,但需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综合治疗和科学预防,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发表评论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识别需关注胸闷、心慌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干预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识别需关注心悸、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心脏功能与瓣膜状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