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环境中,坐便器作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频繁接触的设施,其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防控紧密相关,小小的坐便器,却可能潜藏着诸多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
医院坐便器表面常附着大量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可能污染坐便器,而后续使用者若接触到被污染的部位,就极易引发交叉感染,肠道传染病患者使用后,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可在坐便器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健康人再使用时,手接触到坐便器边缘等部位后,若未及时洗手,进食时就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口腔,进而引发感染。
为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对坐便器的清洁与消毒至关重要,日常清洁工作要做到位,保洁人员应定时对坐便器内外进行擦拭,包括坐圈、盖板、水箱、便器边缘及周围地面等,去除可见的污渍和污垢,使用的清洁工具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消毒措施不可或缺,定期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坐便器进行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等,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要增加消毒频次,确保坐便器处于无菌状态。
医院应加强对坐便器卫生管理的监督与培训,定期检查坐便器的清洁消毒情况,对不达标的区域和人员进行及时整改和再培训,医护人员也应向患者宣传坐便器卫生知识,如提醒患者使用后及时冲水,避免在坐便器上放置杂物等,共同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坐便器设计也有助于提升卫生水平,具有自动感应冲水、抗菌坐圈等功能的坐便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接触和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医院坐便器虽小,但其卫生关乎重大,通过加强清洁消毒、规范管理、普及卫生知识以及采用先进的卫生设施等多方面举措,可有效降低坐便器引发医院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就医环境,让我们共同关注医院坐便器卫生,筑牢医院感染防控的防线。
发表评论
坐便器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