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经口传播,当人体摄入含有病原菌的食物或水源后,细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人群对伤寒和副伤寒普遍易感,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生活习惯不良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发病。
伤寒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可在一周内达到 39℃-40℃,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加重、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肝脾肿大等体征,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相对较轻,病程较短。
对于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中,血培养是确诊的关键,在病程第 1-2 周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适用于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血培养阴性的患者,粪便培养在病程第 3-4 周阳性率较高,可用于判断带菌状态。
一旦确诊为伤寒或副伤寒,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康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需进行对症治疗,如降温、止惊等。
预防伤寒和副伤寒的关键在于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等,对于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伤寒疫苗进行预防。
伤寒和副伤寒虽然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应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伤寒和副伤寒的防控工作,守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