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急诊科,急性肠炎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常因不当饮食、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发,其症状的突然出现和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与健康风险,如何在这类情况下快速而准确地识别急性肠炎,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呢?
急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1) 突然发作的腹痛,多为脐周或左下腹;2) 频繁的水样或粘液样腹泻,有时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3) 恶心感及呕吐,可能为胃内容物或胆汁;4) 体温升高,常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及老年人因体质较弱,可能症状更为严重或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在面对疑似急性肠炎的患者时,临床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大便性状及评估脱水程度,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测则有助于明确病因(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及评估病情严重性。
治疗上,轻症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如避免油腻食物,增加水分摄入)、休息及口服补液盐来缓解症状,对于症状较重或伴有明显脱水的患者,则需给予静脉补液、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或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感染),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如肠穿孔、败血症的发生。
急性肠炎虽常见但不容忽视,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恰当的治疗是关键,对于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避免不洁食物摄入,是预防急性肠炎的有效措施,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是快速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