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电击伤是一种较为特殊且严重的创伤类型,它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潜在的生命威胁。
电击伤,就是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损伤,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电流在人体内产生热效应、电刺激效应以及化学效应等,对组织和器官造成直接损害,电击伤的程度与电流强度、通电时间、电流途径以及人体自身的电阻等因素密切相关。
电流强度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对人体的损伤往往越严重,电流途径也至关重要,例如电流从心脏通过时,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直接危及生命,而人体不同部位的电阻不同,皮肤电阻较大,所以当皮肤接触电源时,电流可能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导致皮肤烧伤,严重时可深达肌肉、骨骼,甚至引起肢体坏死。
电击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局部表现主要为烧伤,受伤部位可出现皮肤红斑、水疱、焦痂等,严重者可伴有肌肉痉挛、肿胀,甚至肢体功能障碍,全身表现则更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等,电击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神经系统损伤、感染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对于电击伤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电击伤患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呼叫急救人员,在现场,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受伤部位的检查等,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送至医院后,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以明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并发症情况,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伤口处理、抗休克治疗、纠正心律失常、防治并发症等,对于烧伤创面,要及时进行清创、包扎或植皮等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
电击伤的预防同样不容忽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电的危险性的认识,避免在危险环境下接触电源,在工作场所,要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安全性,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电击伤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电击伤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我们需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预防、诊断到治疗,每个环节都要严谨对待,以提高电击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发表评论
电击伤,瞬间致命威胁的急症之首,预防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电击伤,作为一项紧急且严重的临床急症事件, 必须立即采取专业救治措施以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电击伤,瞬间夺人性命之危急症候群——不容忽视的急救黄金时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