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寒冷的冬季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不仅自然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相应地做出调整,作为临床医生,我深知此时更应关注人们身体的微妙变化,做好疾病的预防与应对。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寒邪极易侵袭人体,寒邪凝滞,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多种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许多人会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更容易加重,这是因为寒冷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和细菌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冬至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冬至也是一个“考验期”,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在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的早晨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意外。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内藏,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脾胃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饮食调养尤为重要,应多吃一些健脾暖胃的食物,如山药、芡实、红枣等,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与津液不足有关,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也可适当饮用一些蜂蜜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在情志方面,冬至的寒冷和黑夜的漫长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等,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冬季应注重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舒缓压力。
冬至是一个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身体健康的时节,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情志调节,我们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季,作为临床医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冬至时节的身体变化,呵护自己的健康。
发表评论
冬至阳生,细察身体微妙变化:从温热手脚到精神焕发的小确幸中感受自然之韵律与生命力的悄然复苏。
冬至微寒,细察身体之变以养身,温暖关怀在细微处显真章。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