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手套作为医护人员的基本防护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是——在何种情况下应更换手套,这不仅仅关乎卫生,更是患者安全与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双重考量。
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中,医生与护士们穿梭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执行着各式各样的诊疗任务,手套,作为他们手中的“第二层皮肤”,在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及潜在污染源时,其保护作用无可替代,当手套出现破损、潮湿或可能被污染的迹象时,继续使用就成为了安全隐患。
为何要更换?
1、防止交叉感染:破损的手套无法有效隔绝外界病原体,增加医护人员间及患者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2、保持手部卫生:潮湿的手套会促进细菌生长,降低手部卫生水平,影响诊疗操作的清洁度。
3、保护患者:被污染的手套可能携带病菌,直接接触患者时,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安全。
4、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在处理锐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破损手套可能成为锐器伤的“帮凶”,增加职业暴露风险。
何时更换?
- 发现手套有破损、穿孔或明显磨损时。
- 手套潮湿或明显变滑时。
- 接触不同患者或不同诊疗区域前后。
- 完成可能污染手套的操作后,如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
在医疗操作中,适时且正确地更换手套,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身职业安全的尊重与保护,每一次小小的更换动作,都是对医疗安全大坝的一次加固,确保了医疗服务的纯净与安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