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危害与防控的关键认知

脊髓灰质炎,这一曾令无数家庭陷入恐惧与绝望的疾病,虽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它所带来的伤痛与警示,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人类医学发展的历程中。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严重时可造成肢体瘫痪,故又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 5 岁以下婴幼儿,一旦患病,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以及日常用品等,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在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病毒极易迅速传播,引发大规模疫情,在过去一些卫生状况不佳的年代,脊髓灰质炎疫情常常肆虐,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恐慌。

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患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病毒侵袭脊髓,患者会逐渐出现肢体疼痛、感觉异常,进而肌肉无力,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完全瘫痪,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下肢较上肢更为常见,这种瘫痪可能会伴随患者终身,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脊髓灰质炎,危害与防控的关键认知

为了有效防控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广泛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即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IPV 通过肌肉注射接种,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OPV 则是口服制剂,服用方便,能在肠道内产生免疫力,两种疫苗相互配合,为人群构建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也是防控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举措,保持饮用水清洁、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都能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知和防控意识,让人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也有助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尽管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但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我们战胜脊髓灰质炎、守护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曾经的“健康杀手”彻底远离我们的生活。

相关阅读

  •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如何筑起免疫长城?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如何筑起免疫长城?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及肢体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尽管现代医学已显著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但全球范围内仍需持续努力。疫苗接种:...

    2025.02.18 11:49:48作者:tianluoTags: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添加新评论